发稿时间:2021-12-06浏览次数:82

USTC Astronomy Colloquium Series: 2021 Fall
超新星遗迹的多样性
周平  助理教授
南京大学
2021/12/7, 4:00pm , the 19th-floor Observatory Hall
报告人:
周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准聘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新星遗迹、星际介质、致密星和历史暂现源。2014年获得南京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助理研究员,2016年获得荷兰研究理事会(NWO)Veni奖金,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开展Veni学者和博士后研究,2021年初入职南京大学。她作为科学工作组成员参与了计划中的中国主导的下一代旗舰型X射线望远镜eXTP、高能谱分辨率X射线望远镜HUBS、以及国际首颗X射线偏振成像卫星IXPE等的科学研究。
摘要:
超新星是恒星演化的终极产物之一。作为星系中动能和重金属的重要输出源,超新星对星系生态循环和恒星形成率起着调控作用。随着天文观测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类型的超新星和中子星涌现,挑战了我们对这两类高能天体的传统认知。为了建立起对恒星终极命运和反馈的完整认识,我们需要对超新星族群进行系统研究。银河系内已观测到超过三百颗超新星遗迹,其中一部分含有不同类型的中子星。河内超新星遗迹提供了一个邻近的样本,让我们可以细致研究超新星和中子星的多样性起源。本报告将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超新星遗迹的观测如何帮助研究热核超新星的起源和多样性(如Ia型、Iax型和富钙暂现源);二是如何利用超新星遗迹揭示特殊中子星(如磁陀星)的诞生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