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时间:2024-05-23浏览次数:10

USTC Astronomy Colloquium Series: 2024 Spring
FAST 中性氢星系巡天研究最新进展
朱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024/05/28, 4:00pm , the 19th-floor Observatory Hall
报告人:
朱明,200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院赫兹伯格天体物理研究所,派驻美国夏威夷担任JCMT望远镜驻站科学家。 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任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科学与数据部主任,在FAST建设期间负责中国天眼观测规划子系统和科学数据处理子系统的建设。目前正在主持FAST大尺度中性氢星系巡天研究。是国际平方公里阵SKA中性氢星系巡天工作组成员,主要从事星系中的气体与恒星形成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在包括Nature在内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了120多篇SCI论文。
摘要:
中性氢星系巡天是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 我们利用FAST高灵敏度的19波束接收机开展大尺度中性氢星系巡天,已覆盖超过15000平方度的天区,发现超过4万个中性氢源,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中性氢星系样本,其中有大部分中性氢源都有光学对应体,也有一些是没有光学对应体的“暗星系”候选体。 另外我们对近邻星系开展深度成像观测,发现了大量稀薄的中性氢气体结构, 如在类似银河系的 M106星系中发现了超长的气体吸积流,其卫星星系DDO120与NGC4288相互作用形成了与大小麦哲伦云流相似的结构,这些气体都受主星系影响最终被吸积到M106; 在孤立的星系M94周围发现大量潮汐结构, 表明该星系很可能是星系合并的产物,另外还发现了世界首例宇宙再电离残留的中性氢云(RELHIC);在相互作用星系对NGC 4490/85发现新的潮汐特征,为模拟该星系对的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的观测限制。这些结果表明宇宙中在存在大量的中性氢气体结构有待FAST来发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FAST中性氢星系巡天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挖掘巡天数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挑战。